认知心理学家解开大脑学习的运作结构,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与思考
第1章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教师应该重新考虑如何鼓励学生去思考,以便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从成功的思考中获得愉悦感。
人类不经常思考,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为了思考而设计的,而是为了避免思考而设计的。
解决工作记忆过载的方法很简单:放慢速度,使用记忆辅助工具,如在白板上书写,以避免学生在工作记忆中保留太多信息。
第2章 当标准化测试只需要事实时,教师如何教授学生所需要的技能?
阅读理解取决于将文章中的观点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理解每个观点本身。但是作者很少向读者提供架起思想桥梁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作者假设读者在长期记忆中已经存有这些知识。
作者和演讲者如何决定省略哪些内容呢?这取决于他们的受众。
阅读能力没有背景知识重要。
世界上最优秀的国际象棋棋手之间的差距似乎不在于他们对比赛的推理能力或走出一记妙棋,而是他们对棋谱的记忆。
因为长期记忆能力强的人更容易学习,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能赶上你的唯一办法就是确保我比你了解更多的事实性知识。如果在学校学习,我想迎头赶上,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们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超越我。
如果你想接触新词汇和新思想,可以去看书籍、杂志和报纸。那些沉迷于视频、游戏、社交媒体和发短信的朋友能够接触到的新想法和词汇的机会就会更少。我在前文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愿你现在已经同意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
错的。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想象力的先决条件,或者至少是导致问题解决、决策和创新想象力的先决条件。
没有事实性知识,一个人就不能有效地运用思考技能。
第3章 为什么学生记得住电视上的所有细节,却忘记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呢?
如果你不注意某件事,你就学不到它”
使记忆提高的是情感而不是对这些事件的反复思考。
更准确的说法是,“能引起情绪反应
的东西会更容易被记住”,
重复是推动学习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似乎可以确定地说,思考意义对记忆有好处。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关于故事的构成,目前还没有普遍的共识,但大多数研究都指向“4C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因果关系(causality),这意味着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个原则是冲突(conflict)。
第三个原则是复杂性(complication)。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则是角色(character)。
第5章 反复练习值得吗?
伟大的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特海总结了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培养思考当下事情的习惯。这是一个荒谬之极的观点,所有的杰出人士在发表演讲时都在重复这一点。
情况恰恰相反,文明的进步是通过扩大重要练习的数量来实现的,这些练习我们无须思考就能完成。”
没有必要把与特定概念相关的所有实践都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甚至在特定单元内进行。事实上,分散练习是很有道理的。
第6章 让学生像真正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在影视剧《豪斯医生》中,脾气暴躁、才华横溢的豪斯医生解决了令其他医生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专家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下面是豪斯医生的病例摘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专家是如何思考的。
正如你在第2章的讨论中所期望的,专家们关于他们的领域有很多背景知识。
在AI时代背景知识尤其重要
与新手相比,专家能够更好地挑选出重要的细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他们的知识迁移到类似的领域。
第7章 如何因材施教?
李在你的生物课上学习得很吃力。他喜欢科学,但他在理解克雷伯氏循环(柠檬酸循环)时遇到了很多麻烦。在一次测试中,他分数很低,他的父母也因此被叫到学校。李的父母认为问题在于材料的呈现方式;克雷伯氏循环是以线性方式呈现的,而李倾向于整体思考。
国外也会叫家长
大多数时候,学生需要记住事物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的声音或外观。当然,有时候信息很重要,例如,视觉记忆力好的人在记忆地图上某个国家的形状时会有优势,而听觉记忆力好的人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在掌握新语言的发音方面会做得更好。但绝大多数的学校教育关注的是事物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的形状或声音。
我对视觉/听觉/动觉理论进行了大量的说明,因为它被广泛地相信,即使认知心理学家知道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我针对这个理论所说的同样也适用于所有其他的学习风格理论。委婉地讲,这些证据与理论不相容。
孩子们上学是为了发展他们天生具备的智能。一旦一种新的智能被发现,学校也应该因此(帮助学生)开发这个新的智能。
第三,称赞孩子很聪明从来都不是明智之举。信不信由你,这样做只会让他们变得更没有那么聪明,这是真的。
加德纳的说法似乎是正确的,即大多数学校把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置于其他智能之上。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对你有意义吗?你的学校如何评价不同类型的智能(或者你愿意称之为能力)?其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你希望它有所改变吗?
第8章 如何帮助“慢热型”学生?
遗传基因确实会影响我们的智能,但影响程度比大多数人认为的要小很多,事实上,比20年前科学家认为的还要小。毫无疑问,智能是可以改变的。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智能呢?答案说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却很困难。你积累知识,教授学生与不同学科相关的分析技能:如何用公式表示/表达并解决数学、文学、科学、工程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你还要说服学生,并让他们相信智能是可以提高的。
赞扬过程而非能力传递了一个不言而喻的信息:智能是能为学生所掌控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个观点讲清楚,尤其是当孩子们上小学的时候。告诉你的学生,著名科学家、发明家、作家和其他天才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变得如此聪明,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个观点贯彻于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学习迟缓型学生拥有这些技能,即使他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已经获得这些技能。我要告诉你的是,他们中有很大部分的人即使进入大学了,却仍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完成任务,如阅读课本、为考试而学习和安排他们的时间表。要知道,大学录取他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学习技能,相反,学习技能不在招生考查标准的范围里。
你能想象随着数字工具变得更加精细,这一趋势会发生逆转吗?例如,人们已经知道,当他们使用GPS时,他们不会了解一个城市的布局。越来越多的数字工具会不会把我们从认知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我们变笨呢?
第9章 新技术能否改善学生的学习?
实验始终表明,当电视播放时,学生的阅读或其他认知工作的水平呈下降趋势,即使他们声称自己能无视电视——
但实际上,他们至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电视分散注意力。然而,音乐能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音乐会让人分心,在音乐和学习之间转换注意力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音乐也能使人精力充沛,提升情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运动时听音乐。而且,在工厂装配线上也经常播放音乐。这两种观点的抗衡意味着关于用音乐完成多项任务的研究文献是好坏参半:它有时似乎能提高我们的表现,有时却降低或没有影响。这一切都取决于音乐所带来的激励效应和分散注意力的代价两者之间的抗衡。
学生们发现阅读电子教科书比阅读纸质教科书更难,可能是因为它们与休闲类书籍不同,其内容更具有挑战性。我们阅读教科书的目的不同(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娱乐),而且教科书是按主题组织的,不像是按内容组织的叙述类文本。目前还不清楚每种差异有多重要,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技术上看似微小的变化却使认知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巨大改变。
有一个机会成本显而易见:睡眠不足。晚上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带到卧室的孩子比不带的孩子睡得更少,其睡眠质量也更低。
如果孩子们在睡前玩主机电子游戏或看电视,他们会失眠。
当我们打算立即获得奖励时,奖励会更有价值。当我们预期在未来得到某样东西时,它的奖励价值就会降低。
原因:(1)信息往往是有社交属性的,而青少年对社交信息特别感兴趣;(2)延迟奖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但对青少年来说比成年人更难;(3)社会资讯往往是易逝的,这进一步加剧了现在查看手机和以后查看手机之间的价值差异。
第一,你的大脑是可塑的,会随着经验而改变,但思维的基本结构可能不会改变,所以技术并没有改变当今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无论好坏。第二,技术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完全取代教育。第三,技术变化对认知的细微改变是很难预测的。
第四,沉浸在技术中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显著影响的更普遍的想法似乎没有成真,无论是好的方面(孩子们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自我教育)还是坏的方面(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
结语
读者的反应不仅取决于你写的东西,也取决于读者是谁。一个简单的句子“教学就像写作”,会让学前班教师和销售员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预测读者的反应,你必须了解他的个性、品味、偏好和背景知识。我们都听说过“了解你的受众”这个建议。
教育是将世代积累的智慧传递给孩子,我们强烈地相信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知道,它为每个孩子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带来了更好生活的希望。
教育铸就更好的大脑,而关于头脑的知识可以成就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