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229个笔记
寻找李一冰
◆ 2024/11/08发表想法
西班牙流感?
原文:一冰父染患席卷全球之流行性感冒而谢世
◆ 2024/11/08发表想法
饾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 dìng,意思是供陈设的食品;比喻堆砌词藻。
獭祭,又叫作獭祭鱼,最早出现于《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獭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吃鱼,经常将所捕到的排列在岸上,从古代中国人的眼里,这情形很象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 獭摆放鱼的现象,含有堆砌的意思。所以後来就有人用獭祭鱼来形容文学上喜欢多用典故的现象。
原文:饾饤獭祭
一 蜀道难
◆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三峡
二 宋之平蜀
◆ 真宗咸平三年(1000)
三 世系
◆ 苏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卯时,生于蜀之眉州眉山
◆ 苏轼故居在城南纱縠行
◆ 眉山苏氏,原籍赵郡,即今河北赵县,后魏置郡,唐改赵州,宋升为庆源府。栾城从战国时代就属于赵郡,今为河北栾城县。三苏题名,惯称赵郡苏某,苏辙并名其文集曰《栾城集》者,都是从其祖籍,盖苏洵作《苏氏族谱》,追认赵郡苏味道为其始祖
◆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 幼子苏洵,字明允
四 双亲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五 少年
◆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而下场如此。
十 老苏的一官难求
◆ 宋代的清职,几乎无有不试而任的,这次苏洵以布衣召用,不试而任,可以说是非常的恩遇,此盖欧阳修大力斡旋的结果,但是老苏还是不就,他的理由一是待遇太薄,“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二则此仅“试衔”,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必
◆ 他说:“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自此以下,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这几句话,虽然道尽了千古小公务员的伤心之处,但其真实的原因还是在于年已老大,不堪磨炼
十一 制策之试
◆ 说唐剑南道仅分东西二川,至宋则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谓之川峡四路,后遂以此名为四川
四 亡妻·丧父
◆ 宋设三馆——集贤院、史馆与昭文馆,掌管校雠典籍,管理图书等事
五 荆公变法
◆ 太宗两次亲征,被辽兵包围,仅得身免,而股为箭伤,每年都要发病,自此签订了不平等的“澶渊之盟”,年输大宗币帛,暂得相安
◆ 国计民生
◆ 日昃。
◆ “人君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窥测,则奸人得以附会其意
◆ 王安石倡言变法之初,朝中重臣莫不对他高远的理想寄以厚望,也都钦佩他那任劳任怨的政治勇气与抱负。不幸他自视过高,而个性又非常偏执,满朝臣士,在他眼中,不是庸人,就是奸人,目无余子,而独行其是
◆ 宋朝本有三司使之设,包括户部、盐铁与度支三使,掌理全国财赋,而王安石所另设的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其范围为“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实为一个最高国策的企划机关。
◆ 则新法的目的,完全侧重财政需要,已经十分明白。宋朝老百姓的税负甚重,熙宁时全国的岁入,比唐代已经高出二三十倍,生产总额的增加有限,哪里还有增税的余地?如要在此之外设法搜括,其流于聚敛,实为必然的趋势,而聚敛造成民生的痛苦,也是持重的旧臣群起反对之最大原因
◆ 倘欲事功急就,必为𪫺佞所乘
◆ 2024/11/17发表想法
为什么不搞个示范区,小范围推行看看效果?
原文:在吕、曾二人的翊赞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法,于短短的两三年间,相继兴作,令行天下。
◆ 王安石新政后面,不能说没有高远的理想。如方田、青苗、均输、市易,原是想要造成一个裁抑兼并、上下富足的社会;如保甲制度,为想造成一个兵农合一、武装自卫的社会;如兴学校、改科举,为要造成一个开明合理、教育普及的社会:都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措施
◆ 像推行新法这样的大事,经纬万端,人事上的助力非常重要,而他却刚愎自用,不惜牺牲本来很好的关系,如欧阳修、富弼是竭力掖进他的前辈,司马光是同辈中的好友,程颢、苏辙且都与他共事,他都轻予放弃。而失败则在于“所用非人”,君子不愿与他合作,则小人就乘虚而入,人言安石独善柔佞逢迎之辈,其实也是事势使然
六 党争的发端
◆ 安石推行新政,为环境所驱迫,因习惯之推移,为欲迅赴事功,不惜用刑赏来推动新政的施行
◆ 石推行新政,为环境所驱迫,因习惯之推移,为欲迅赴
◆ 安石这样的做法,使他倾于法家的唯法主义而不自知,使原已困穷不堪的生民家破人亡而不恤
七 新政暴风
◆ 恢复唐代的府兵旧制而已。但是宋至仁宗朝时,国家承平已久,
◆ 势官富户,占地无限,土地渐次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大量的游民。政府将这些游民,收编为军队,资以衣食,才不致扰乱社会。所以宋代的佣兵,国防意义少,救济意义多。
◆ 保甲需要武器(弓弩),政府也不供给,责成他们自购
十 惘惘出都
◆ 欧阳修一生更历忧患,精力早衰,他的头发完全白了,终年牙痛,已经脱落了好几个,两耳重听,本来是深度的近视眼,这时候,几已接近失明了,仅辨黑白而已。最严重的是患有多年的消渴疾,即今之糖尿病,时发时愈,全身肌肉消瘦,自言“弱胫零丁,兀如枯木”,以致步履维艰,更形衰老。
◆ 唐诗以抒写感情为主,几已写尽人类情绪上各种隐微曲折的变化,穷极工致,后人很难在这上面更有超越的成就。而宋代的散文非常发达,宋人就以锻炼文章的方法,用之为“知性之诗”,别辟途径,与唐诗争胜。所以,中国诗史中,咏物诗为宋人的特色。
◆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眉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三 监试乡举
◆ 史载熙宁四年(1071)五月,高丽始来入贡。在此以前,高丽被北辽所阻,不通中国者已四十三年
四 相度堤岸工程
◆ 江南是食盐的主要产地之一,政府在各地遍设榷场,统一购销。由于公定的收购价格偏低,不但使盐民的生活困苦不堪,而盐法尤为峻刻,小民偶犯盐例,立即流配(充军),于是强者常常结合为一支数百人的盐枭集团,多带刀杖,公然武装贩运。地方政府兵力不足,无力制止,又因他们除了贩运私盐外,不做其他坏事,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历数湖州的名产,如湖岛上的橘子、顾渚山的紫笋茶、梅溪的带蒂木瓜和吴兴厨子脍鱼的手艺等
◆ 现代的心理学家说,人在失意的时候,常常会寻求美食,用放纵食欲来补偿心理上的缺憾
五 富春山行
◆ 行香子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苏轼自来杭州,始有词作,此阕亦其初制。
六 红裙白酒
◆ 苏轼在杭,为一州的副首长,亦不能没有家伎。他家向来俭约,但只数人而已,而且将她们看成侍卫、副官之类。苏轼惯常向客人介绍道:“有几个搽粉的虞候,出来祗应
◆ 十二岁的朝云进入苏家,即扮演这个角色
七 常润道中
◆ 经秀州(嘉兴)而至无锡,登惠山,钱道人以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水烹小龙团茶,来招待这两位远道而至的诗人,然后攀登惠山绝顶,瞭望太湖,“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 宜兴,古称阳羡,本是江南鱼米之乡,境内有三湖九溪,而以荆溪最负盛名。这条溪水源自芜湖,流入海圻,所以又称圻溪
◆ 除此以外,它还有个极美的俗名,叫“罨画溪”,据杨慎《丹铅总录》说,画家称杂色的图画叫“罨画”,荆溪两岸风景的多彩多姿,可从这个绝美的溪名中想象得见
十 超然台与盖公堂
◆ 2024/11/23发表想法
柘叶也可喂蚕,小时候喂过
原文:桑柘
◆ 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
◆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 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二 谏用兵书
◆ 坚留老弟在徐州同度中秋,苏轼特地邀了许多朋友,设乐置酒,同游吕梁和百步洪,以当送别。苏辙作《水调歌头》词: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 徐州在往古,即为九州之一,包括现在江苏省之西北部,山东省的南部以及安徽省的东北部。自汉以来,虽治所屡迁,疆土日狭,但上则控制山东南部的沂蒙山区,下则贯穿淮泗之水,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就是由于地位居此冲要,所以这地方,经常遭受战争的祸害,民生非常困苦。徐州出产花岗石和铁,冶金技术已很发达,徐州打造的刀剑,闻名全国。冶铁需要强大的火力,而“彭城旧无石炭”,烧木炭炼铁,常苦火力不足。苏轼听说徐州地下蕴藏石炭,就开始遣人各处勘寻,于元丰元年十二月访获煤矿于徐州西南白土镇之北,从此有铁有煤,打造出来的兵器,犀利更胜往常,苏轼作《石炭》诗曰: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 徐州为京东屏障,自古为用武之地,民风非常强悍,盗贼纵横。距州七十里的利国监,土豪百余家,金帛山积。当地三十六个冶场,是生产兵器的地方,而驻军微薄,万一发生盗警,吏兵弃地而逃,则强盗既得财帛,足以啸召无赖,壮大人力,更有精良的兵器,不啻如虎添翼。
五 黄楼之会
◆ 时有苗仲先者,为徐州太守,他派人将这《黄楼赋》碑石从水底捞了起来,雇工日夜拓印,既得拓片数千本,忽然一本正经地对僚属道:“苏氏之学,法禁尚在,此石奈何独存。”立命捶碎。人们知道此石已毁,则拓本的价格就扶摇直上了。仲先任满回京,将这批墨拓以高价卖出,发了财
六 诗僧参寥
◆ 唐徐州尚书张愔,有妾关盼盼,色艺冠绝于时,初纳时,设乐宴客,三日不绝,宠爱逾常。白居易为校书郎时,游淮泗间,曾经参与张尚书家宴,亲见盼盼,称她能歌善舞,丰姿娴雅,赠诗落句有“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语。张愔逝世,盼盼感激深恩,誓不再嫁,还居徐州尚书旧第内之燕子楼,凡十余年。白居易非常称赏,作感旧游二绝句,末章云:“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又作《感故张仆射诸伎》诗:“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 闭门燕子楼中的关盼盼,读到白诗,知道他在讽刺自己,答
◆ 曰:“自守空房恨敛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遂绝食而死。
七 文同
◆ 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 人生百年,总有死亡的一日,但有文传世为不朽,有子嗣后为不死,世上富贵寿考的人,未必能二者兼有,所以文同是不死不朽的,而文同曾说:“身如浮云,无去无来,无亡无存。”那么,不死不朽,也都渺不足道了。
八 重游江南
◆ 苏轼将行,徐州吏民依照俗例,举行一套“攀辕”挽留的表演,如将他座骑的鞭镫割破,发动一批老百姓来挡在马前,表示不肯让这位贤太守离去。也许有人会因此而沾沾自喜,苏轼则认为真是“儿戏”,自知无恩于民,老百姓涕从何来?大道旁的石人,看见过多少次太守的来来去去。但是,父老们说:“前年,没有太守,我们都做了水里的鱼鳖了。”苏轼举鞭道谢,说:“正因为我命穷,到处都遭凶灾,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 惠山的水有“天下第二泉”之誉
◆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是人生的贼病。现在一病
◆ 想、行、识,这五蕴都是人生的贼病。现在一病
三 追捕
◆ 从前真宗东封还都,沿途访寻天下隐士,知有杞人杨朴,就请他来朝相见。上问曰:“卿临行,有人赠诗否?”朴对曰:“只有臣妻一首: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 皇上大笑,放他还山。
◆ 苏轼独自沉思,如此仓卒间被拉而去,祸不可测,将来发下审理,一定会连累很多亲朋好友,不如现在闭上眼睛,纵身入水,顷刻之间,可以一了百了。心里这样暗自打算,但是前后左右,吏卒监守严密,苦无脱身机会。至扬子江边,苏轼趁渡江上落的机会,便欲投江自杀,但是仍被监守的吏卒拉住,从此将这钦犯,看守得更紧,苏轼求死亦已不能。
五 审理
◆ 王巩作《三槐
◆ 堂记
◆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 苏轼入狱后,杭州父老感念这个好官,为作解厄道场,祈祷神灵保佑他平安无事。苏轼深受感动,自以为生不能再至杭州,希望死后能够葬在西湖山上
三 孤立于风雨沙洲
◆ 虽千万人,吾往矣
◆ 如当时曾有某人请他写篇燕子楼记,徐州为苏轼旧游之地,燕子楼又是那么凄艳的名迹,若在平时,苏轼如何能不援笔而
◆ 二百九十又八枚,大者如枣栗,小者如芡实,用古铜盆盛起来,注入清水,色彩缤纷,苏轼称之为“怪石供”,赠予在庐山归宗寺的了元禅师,这了元即是后来的佛印和尚,他们间的缔交似即在此时期。
◆ 当一个人在行为上或意识里,一点也没有罪过的自觉,而忽然遭逢横祸时,就无法拒绝“命运弄人”的观念。命运这个观念,可以做受难者的精神避难所,相信命运就能相信宇宙确有一个超人的力量存在,这种力量具体而微的表征,即是世俗所说的“鬼神”,苏轼此时此际,乐于谈狐说鬼,并非是不可理解的迷信。
◆ 到了次年正月十五,苏轼便约潘丙陪他同去郭家参观。降坛的乩神,名叫何媚,字丽卿,莱阳人,生为寿阳李景之妾,被大妇于正月十五夜暗杀于厕所,天帝悯怜她,命为厕神。有问必答,如响斯应。她居然知道苏轼已经在座,乩言:请苏公稍留,她将赋诗作舞娱公。一霎时作诗数十篇,不但敏捷立成,而且皆有妙思,杂以笑谑。苏轼问:“某欲做一黄州百姓,可乎?
◆ 神在粉盘上写出一首绝句:“朝廷方欲强搜罗,肯使贤侯此地歌?只待修成云路稳,皇书一纸下天河。”
◆ 何惜方寸之纸,不使世人知有妾乎?”苏轼果然为她作了《子姑神记》。
◆ 苏轼痛切指述:“才华外露”是做人的一种毛病。这是他从前虑所不及,而现在非常后悔的经验。
◆ 坐禅这种训练,并非单是造成一种自我催眠状态去忘记痛苦,而是训练你学会如何清楚而明确地界定对一切事物的观念,从完全不同寻常的观点来作性行的自省,来看待外在的事物。坐禅的方法,是先使心灵集中于所观想的对象,使头脑冷静,心灵休息,排除任何现实世界中情感的混杂,以精神上的直觉主宰意志和情意,使于静定澄澈中,获得心灵的平衡,获得较高层次的意志,获得佛家所言“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和“慧”。
五 东坡
◆ 2024/12/01发表想法
因为什么受牵连?凤翔是苏轼第一个官,时间有点问题
原文:只因苏轼在他书斋壁上题了一首杜甫的《秋雨叹》诗,深受冲击,决心辞官14,跟着苏轼到凤翔去做过一段时间的幕僚
◆ 2024/12/01发表想法
黄州居然在淮南辖内
原文:与苏轼同榜及第的进士同年临川蔡承禧受任淮南转运副使,恰好黄州在他辖属境内
六 书斋生活
◆ 2024/12/01发表想法
作者很喜欢用这个成语
原文:空谷跫音
七 饮食生活
◆ 他
◆ 在黄州,是个生活都成问题的罪官,自顾不遑,一朝听到岳鄂民间流行“溺婴”的恶俗,想到无知的人们竟在亲手扼杀自己的骨肉,不禁芒刺在背,寝食难安。虽然他既无官守,又无财力,但他还是要奋力以赴,呼吁有力量的朋友,循法律的、经济的两个途径,双管齐下,来共同消弭这公然杀人的恶俗
◆ 一般平家小户,限于经济能力,最多只能抚养二男一女,当时没有节育方法,超过能力限度而再有生养时,只好等到生下地时,立即将这新生儿,揿入冷水盆里,杀害了事。中国古代社会,重男轻女,所以迟来的女婴,几乎无一幸免。因此造成人口上男多女少的偏差,使社会上娶不着老婆的鳏夫激增,已可看出“溺婴”的普遍。
八 黄泥坂和赤壁
◆ 苏轼居黄未久,第一次与儿子迈一同漫游江岸,过知州官邸
◆ 不过百步,就看见一片绛赤色的崖壁,矗立在深碧色的江水中,别有一番挺拔杰出的气象,从此常常划船到这崖下江边来玩,或者捡拾江边彩色的石子,或者攀登崖上的徐公洞,寻视鹘鸟的窝巢。闲看两条大蛇在崖上缓缓蠕行。
◆ 事实上湖北境内,江汉之间,名叫赤壁的地方,共有三处:一在今嘉鱼县东北江滨,《荆州记》作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与乌林相对之处,这才是周瑜大破曹操的地方,真正历史上的赤壁;二在武昌县东南七十里,又名赤矶;三即苏轼所游之处,在黄冈县城外,土名“赤鼻矶”,亦即沈复《浮生六记》所云:“赤鼻矶在黄州汉川门外,屹立江滨,截然如壁,石皆绛色,故名。《水经》所谓赤鼻山是也。”
◆ 如果我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超越了主体与客体的分别,物我两忘地融合在道的境界,这便是“化”。人到了“化”境,便如郭象注言:“圣人游于变化之途,放于日新之流,万物万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遁之哉!”如此,将自己藏于天下,参与大化之流行,则我与天地为一,游心自然,无得无丧,物与我都一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中的一分子。
◆ 苕溪渔隐丛话
九 临皋·东坡·雪堂
◆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十 老农忧国
◆ 2024/12/02发表想法
啥意思?
原文:汉人兀攃否
十二 别黄州
◆ 病疮老马不任𩉜,犹向君王得敝帏
第七章 飘泊江淮
◆ 西向者为康王谷的谷帘泉,陆鸿渐《茶经》中品为天下第一的名泉;
◆ 2024/12/04发表想法
古人是如何将书法刻到石头上的?
原文:苏辙写成这篇堂记后寄给老兄,请他书写,苏轼欣然命笔,他说:“欲与庐山结缘,予他日入山,不为生客也。”1至今相距不过三年多,果然到了栖贤僧堂,可以手自摩挲堂上这方弟作兄书的石刻了。
◆ 苏轼看这和尚,那副硬攀知己的面目,丑俗不堪,自悔落笔轻率,误惹劣僧,便迭口催促轿夫快走,不加理睬。旁观者方大称快,不料可遵却大言遮羞道:“子瞻护短,见我诗好甚,嫉妒而去。”
二 访弟·殇子
◆ 次韵作却寄迈迨过遯诗
四 求田问舍
◆ 金山位于京口长江最宽阔处,所谓江心一峰,水面千里,简直与海无异。而山在江中,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所以又称浮玉山。金山有一极大丛林,始建于东晋元帝时。梁天监四年(505),武帝曾在该寺修建水陆大法会,称金山寺。宋
◆ 苏轼此来,住持金山的,即是前在庐山归宗的、苏轼送他“怪石供”的了元禅师,这了元也即后来赐名“佛印”的佛印和尚。
◆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二 从调和到冲突
◆ 宋朝官员的服式,有严格的规定,文臣自入仕时起,着绿袍,满二十年才赐换绯袍和银鱼袋,换穿绯袍后再过二十年,才能赐换紫袍、佩金鱼袋
◆ 2024/12/07发表想法
先实验,这个方法古人是知道的啊
原文:如与司马光非常亲密的范纯仁,便婉转劝他道:“为治之道,去其太甚者即可。差役一事,尤须仔细考虑,不然,徒为民病。”又道:“宰相的职责,在求人才,变法不必太急。愿公虚心以延众论,不必一定要谋自己出。谋自己出,则谄谀逢迎的小人,便得乘虚而入。”司马光默不作声,纯仁无奈,只好退一步说:“假使相公决意要这样做,不妨挑择一路,先作试验,看看恢复之后的利弊如何?
◆ 三代之法,兵农合一,到秦时才分而为二;唐朝中叶,把府兵废为长征卒,从此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人拿出谷帛来养兵,兵用性命来保卫老百姓的身家,天下称便。我想,即使圣人复出,怕也不能变易。现行
◆ 谋自己出,适便小人逢迎,不幸而为范纯仁所言中。更不幸的是古往今来,凡是拥有权势的大人物,几乎很少有人伟大到能够排斥小人的阿谀奉承,贤如司马温公,亦属不免,可为浩叹。
三 不到中书不是官
◆ “𪫺佞刻薄”
◆ 多𪫺巧小人
五 学士院风波
◆ 宋太宗于汴京西郊凿金明池,简称西池,中有台榭,以阅水戏。26地在顺天门外,池九里三十步。每年三月一日起开放,准许士庶入园游览,至上巳日帝驾临幸毕,即关闭。每岁朝廷赐二府从官宴及进士闻喜宴,皆在西池举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即是此时此事。
六 经筵与驱程
◆ 程颐污下𪫺巧,素无乡行
九 试院抡才
◆ 画了一幅《𩨍马图
◆ 看马欲𩨍顿风尘
十一 乞郡避谤
◆ 述灾沴论赏罚及修河事缴进欧阳修议状札子
◆ 𫍢𫍢不已
第九章 书斋内外
◆ 眠,苏轼颇以“自得此中三昧”为豪,他的方法是:初睡即在床上安置四体,使无一处不稳;如有一处未稳,即重新安排,务令稳贴。身体上如有任何轻微倦痛的地方,则略自按摩,然后闭目,静听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平匀,心也跟着静定,如此一顿饭时,四肢百骸,无不和通,睡意既至,即便呼呼入梦,虽寐不昏。
◆ 粉白黛绿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深愿以道眼看破。”
二 苏门六君子
◆ 秦观与他同遭贬谪,死于道途,先老师而亡;苏轼逝世这一年,陈师道也死了;三年后,黄庭坚卒于宜州贬所。苏轼寄望接棒的另一人——张耒,虽然年寿最长,后苏轼十三年谢世,但他就因在荐福寺祭奠师丧,成了罪状,被谪房州别驾,步武老师被政府“安置黄州”;文潜好酒,晚年因酒精中毒,患麻痹以致语言都有障碍,即山谷诗所谓“张子耽酒语
◆ 蹇吃”,更自潦倒不堪。
三 王巩
◆ 定国有一歌姬,姓宇文,名柔奴,眉目娟丽,颇善应对。其家世住京师,从定国南迁,苏轼后有一次问她:“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柔奴回答。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四 画友
◆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
五 文字生涯
◆ 至于苏轼作词,历来最受批评,大抵指他以诗为词,不协音律,不可歌唱而已。南渡女词人李清照作《词论》,目空前古,持论甚严,她说:……至晏元献(殊)、欧阳永叔(修)、苏子瞻(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 晚唐五代之际,词之初起,它的生命是音乐,原不过供人歌唱的艳曲,写景则不出闺阁园亭,写情则不外伤春怨别,所以填词必须协律,意境限于温柔婉约一路。
六 书法
◆ 前人论中国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意言晋人重自然,襟怀雅达,所以顾盼风流;唐人拘泥古法,刻画临摹,虽然典型宛在,而生气遂失;宋人书风,大都以意为之,莫顾陈式,率由胸襟,所以能够充分见出自我,表现出极为自由的特色
七 绘画
◆ 德国的莱辛(G. E. Lessing)指出视觉术中,绘画的范围是空间,诗歌的范围是时间。52而苏轼作画,尝欲突破这两大缺憾。苏诗多用颜色字,是要用此来掠取图画之美,又如画风竹即欲加强诗中的动态。
◆ 笑字,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
◆ 形似”只能传达知识概念,画虎不可类狗,画马不可似骡,单是形似,不能发生美的感觉,亦即不是艺术。我们在生活的各种形相中,吸收若干知识概念,要将这种概念用艺术方法表达出来,以经过美化创造的形相来触发他人的感情,而不直接诉诸人的知识。这种表达的工具,在绘画即是形色,在音乐则是声音,在诗歌则为文字。
◆ 形色不是图画,文字非即诗歌,苏轼所以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 苏轼读画,观察敏锐,他评同时代最有名的花鸟画家黄筌画雀,说他所画飞鸟,颈足皆展,是违背常理的,因为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鸟飞时绝不两展颈足。《东坡志林》里他又记载一个故事:以画牛独步晚唐的戴嵩,有幅斗牛图,被一牧童见到,大笑道:“牛斗,力在角,尾当搐入两股间。这幅画上的牛,掉尾而斗,错了。”
◆ 2024/12/12发表想法
枯山水的起源?
原文:苏轼本是文同后一人的画竹名家,受了《寒林图》的影响,便加变化,用淡墨扫老木古蘖,配以修竹奇石,形成了古木竹石一派。苏轼自负此一画格,是他的“创造”。在黄州时,他作枯木一帧,又竹石一帧,寄章楶(质夫
八 书斋文物
◆ 书张梦得所赠墨》即言:“世人论墨,多贵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为废物;黑而不光,索然无神采,亦复无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为佳也。”
◆ 元祐初,潘谷在京师卖墨。一日,忽将人欠墨钱的债券悉数烧掉,独自饮酒三日,发狂浪走。家人各处追寻无着,最后发现他趺坐在一口枯井中,已经死去,手中还握着几颗墨丸,而尸体并不僵硬,有人便说他是“解化
◆ 此后他即习用这种安徽宣城诸葛丰所制的毛笔
◆ 纸墨笔砚号称“文房四宝”,恰巧全部产于安徽,如龙尾砚、李廷珪墨都在歙州(今安徽歙县),诸葛笔和宣纸都是宣城的名产。虽然砚以广东端州(肇庆)羚羊峡斧柯山的水岩为最佳,有青花、蕉叶、冰纹等各种名目,采取甚难,须俟退潮时,一面将洞坑里的水汲出,一面开凿。端砚石质,津润嫩滑,抚摸起来,细如婴儿皮肤,呵气可以研墨,苏轼所藏似已不少。歙砚石质较粗,但比端砚锋利,适于磨大墨,写大字,有龙尾、金星、眉子等品名,苏轼书斋中,兼收并蓄,不厌其多。
九 宴游和谐谑
◆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
◆ 贡父晚年身患风疾,须眉皆落,鼻梁断塌,所以苏轼立刻还他一个故事,说颜渊、子路同出市中闲逛,遥见孔老夫子来了,惶恐匿藏在路边一座塔后。孔子既去,颜子问:“这叫什么塔?”子路曰:“这叫避孔子塔。”70(“鼻孔子塌”谐音)
◆ 单凭他口齿如此佻𠉂,
◆ 他就写一绝句,《戏孙公素》,每句各引一个惧内的历史名人:披扇当年笑温峤,握刀岁晚战刘郎。不须戚戚如冯衍,但与时时说李阳。73温峤,以玉镜台聘姑母的女儿为媳,洞房之夕,被他那年轻的表妹新娘手披纱扇,笑指“我固疑是老奴”!这样毫无顾忌的夫人,不怕何待?
◆ 第二个指的就是甘露寺招亲的刘备。新房内外,露刀环立的侍婢百余人,怎不教他望着孙尚香觳觫不前?第三句举的是不堪妻子虐待,忍痛离异的汉朝的冯敬通。第四句所说李阳,原为京东大侠。时任幽州刺史、惧内的王夷甫,只要在夫人面前一提到他的朋友李阳,她就不敢胡闹了,李阳是惧内者的救星。
十 重结西湖缘
◆ 既至润州,立即往访金山寺的了元禅师。这和尚,前年(元祐二年)已得朝廷敕封“佛印”的师号。
第十章 杭州去来
◆ 骎骎欲上
◆ 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证明。宋朝,度牒由中央政府专卖,一个人要出家做和尚,须先买好度牒,才由寺院剃度。政府出卖度牒,在财政收入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时竟超过朝廷岁收的十分之一。
◆ 一道度牒的价格,因时因地不同。神宗时的官价,每道卖钱一百三十千;但在夔州路则卖到三百千,广西路卖到六百五十千(《宋会要辑稿》)。如依米价每斗九十文计算,一纸官价度牒折合白米一百石以上。
◆ 老百姓要买度牒,因为和尚道士可以逃避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和其他苛捐杂税;法律规定,属于寺院的田产免付租赋,所以部分地主也要买张度牒,用来逃避租赋的负担。
二 吏治
◆ 2024/12/15发表想法
绢做军费便于携带可与外族交换
原文:这批收购绢例须纲运上京,供中枢配给军公人员之用。
三 治六井·开西湖
◆ 一千多年前的苏轼,就反对家传秘方,认为应将验方公开,博施济众。
四 僚友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这并非闲吟花草,而是书赠景文之作。盖“荷尽”者谓其诸兄皆已物故,而景文独如冬菊孤寒的枝干,借物喻人,赞其品格和节操
◆ 法曹毛滂,字泽民,他的父亲毛国镇,就是苏辙谪江西时的筠州太守。泽民曾至黄州谒轼问学,住过东坡雪堂,亲见当时苏轼穷困的境况;
◆ 秦观的弟弟秦觏(少章
◆ 据传,琴操曾侍苏轼游湖。舟中,轼戏与琴操说:“我作长老,尔试参禅。”随即问曰:“何谓湖中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操答。“何谓景中人?”“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意究竟如何?”琴操不及作答,苏轼猛拍小桌,脱口道:“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 如此对口问答,不知不觉说到这个女孩黯淡的前途,苏轼是一片同情,而聪明的琴操则顿时感悟,便求落籍。一说她落籍后,就削发为尼了
五 方外交
◆ 参寥汲泉钻火,烹黄蘗茶飨客
◆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 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山产者名白云茶,
◆ 二是本在天竺,现已退居龙井的辩才,他是禅门临济宗的一代宗师
◆ 龙井,本名龙泓,又名龙湫,有一山泉出自石罅,甃为方池,中生赤蜥蜴,寺僧以为小龙。据秦少游所作《龙井记》:“地当西湖之西,浙(钱塘)江之北,风篁岭之上。深山乱石中之泉,蟠幽而踞阻。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31山上一路苍松翠竹,并以产茶闻名四海,风物幽静无比。
◆ 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即是净慈寺山门外钟楼的钟声
六 救灾和水利
◆ 直至数百年后,明人治三吴水利,却从苏集中检得这份资料,认为有用,付诸实施。苏轼为政论学的实用精神,不是高谈阔论的后人所能菲薄的。
八 破琴之梦
◆ 琴,本来只有五弦,周文王、武王各增一弦,所以正规的是七根弦;筝,渊源于瑟,有十七弦。而现在则如人事一样颠倒,琴有十三弦,而筝却是七根弦了
二 颍扬之治
◆ 洛阳牡丹,扬州芍药
◆ 名冠天下。每年春,洛阳举行花会,万人空巷,赏花作乐,这风气传到东南来,扬州也跟着以芍药为主,作万花会,一次用花十余万枝,既使花圃凋残,而胥吏缘此为奸,借这名义剥削老百姓,苏轼说“以一笑乐,为穷民之害”,不该再办,毅然禁止。虽然他心里也知道这是大杀风景的事情。7
◆ 税务官以“超收”为功勋,官与役一处分钱,为现代人所习见的常事,但是宋代的苏轼却大为诧异。
四 初和陶诗
◆ 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 最理想的境界是庄子所说的:婴儿从大车上掉下来,不会受伤,因为他不知自有此身,没有恐惧,也就没有伤害。
七 丧偶
◆ 灵柩暂厝京师城西惠济院里,不料一搁十年,直至苏轼殁后,徽宗崇宁元年(1102)闰六月,迈等扶丧葬父于郏城,才由苏辙先于四月间,告迁同安郡君闰之夫人的灵柩于郏城
◆ 坟地附近的东南佛院,遵照苏轼的遗命,夫妇同穴合葬。
八 太后崩逝
◆ 苏家用一小吏高俅,颇工笔札,本来打算送给曾布用的,曾以他家办文书的人已经多了,辞谢不受,苏轼便将他托付了驸马都尉王诜。
◆ 当晚,王诜就派高俅送去。高俅到了府里,恰值端王在花园里蹴鞠。高俅一边等待,一边看蹴鞠,好像十分内行的样子。端王注意到他,便叫他过来,问道:“你也会蹴鞠吗?”高俅说:“我会。”于是,就叫他来对蹴,甚合王意,随即吩咐仆人说:“可往传语都尉,一则谢他赠我篦刀,二则连送篦刀来的这个人,我也留下了。”由此,日见亲信。几个月后,哲宗疾殁,无子,向太后与诸大臣议立端王继承大宝,是为徽宗。徽宗对高俅宠眷更甚,不次迁拜,外官节度使而至使相,内历三衙者二十年,上至父兄,下逮子侄,莫不高官厚禄,富贵无比
◆ 高俅得意之秋,苏轼早已下世,然而他却富贵不忘旧主。苏家子弟入都,据说他给养问恤甚勤。有说徽宗后期对苏轼身后各种禁约的宽容,高俅与有力焉。可见小人有时也会做一两件小善之事。
九 守边定州
◆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石敬瑭臣服契丹,割燕云十六州,即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地区。契丹得此未久,即建国曰辽。
◆ 宋真宗时,在定州筑造定州塔,实系瞭望敌人动静的瞭望台,所以俗称“料敌”。塔高十三层,最底层也有五丈高,广袤占地五亩,各层为六角形,每角塑有佛像,用以掩饰军用的目的。此塔,为定州现存的古迹之一。
◆ 宋采佣兵制,兵分四种:一禁兵,为天子亲掌的卫兵,数量最多,轮戍四方,为宋之主要战力;次为厢兵,为诸州之镇
◆ 2024/12/28发表想法
佣兵制府兵制
原文:佣兵制
◆ 兵,然因缺乏教练,类多给役而已;三曰乡兵,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而来,就地训练,保乡卫土;四曰蕃兵,籍属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
十 再遭谪逐
◆ 瘴海炎陬,去若清凉之地;苍颜素发,谁怜衰暮之年。…
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
◆ 六月初七,阻风于金陵。初九,儿子们为遵亡母的遗言,再度恭奉阿弥陀佛像于金陵清凉寺,作水陆道场,祈求先灵冥福。佛事毕,苏迈一房眷口,先赴宜兴,部署一切。
◆ 距当涂六十五里的慈湖夹,船被大风所阻,停了下来。这条水路,全是韩愈当年贬谪潮州时所走过的路径,韩诗中记述的地方情景,目前一点没有改变
◆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项藉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二 过岭
◆ 中国的文人,一朝失意,不是高蹈林泉,吟风弄月,便是醇酒妇人,佯狂玩世。而苏轼不然,他自认是尘凡中的一个普通人,虽然环境逼得他只想隐遁求全,但却并不真能忘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也不能掩熄他自己生命中的光热。
◆ 道家海上三神山(瀛洲、方壶
◆ 和蓬莱)
◆ 中国道教中,葛洪的灵宝教派即以罗浮山为法坛
三 初到惠州
◆ 惠阳城南有座飞鹅岭,所以又称“鹅城”
四 借刀杀人之计
◆ 从前有个蔡明远,不过是鄱阳一个军校而已。颜鲁公绝粮江淮间,明远背了米去接济。鲁公感激他的热心,写了一张字送他,使天下人到现在还知道世上曾经有过一个蔡明远。“今日,契顺虽然无米与公,然而区区万里行劳,倘然可以援明远为例,也能得公数字之赠吗?”
◆ 苏轼欣然伸纸和墨,为他写了一幅渊明《归去来辞》17
五 劳己以“为人”
◆ 2024/12/31发表想法
八仙的神话宋朝就已经有了
原文:丰神英发如吕洞宾者,曰:“子尝真一酒乎?”就坐,各饮数杯,击节高歌。合
六 服食养生
◆ 修仙必须炼丹,丹有内丹、外丹之分,《抱朴子·内篇·对俗》引《仙经》说:“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即是指此二者,前两句指服食,后两句指呼吸——模仿胎儿在母腹内的呼吸方法。
◆ 内丹是修炼自己身体内丹田所蓄的元气,调摄阴阳二气的消长盈缩,就是呼吸吐纳之术。
◆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
◆ 黄
◆ 芽为根。“姹女”是指流动而晶亮的水银(汞),“黄芽”则是硫磺、丹砂。这两者的化合物,其成分就是硫化汞(HgS)。魏伯阳的研究,已经掌握了汞和丹砂的化学性,开炼丹的先河。魏伯阳后百余年,而有葛洪,洪以毕生之力,实验丹药,成为我国科学史上的炼丹大师。
◆ 金丹》篇中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意即红色的丹砂,经过烧炼,就能得到银色的汞(水银);再用黄色的硫磺烧炼,它又还原为丹砂。此在李白诗中,被称为“还丹”,所谓“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迭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者是也。
◆ 苏轼当时搞过这个玩意,虽自言“决不敢服”,但有人认为他在黄州患赤眼,患疮疖,此愈彼发,很可能就是服用了性分非常燥烈的丹药之故。
◆ 苏轼不但烧炼外服的丹药,更说有一海上道人传授他“以神守气”的吐纳方法,自己写成歌诀,以示道友吴复古: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要会无穷火,尝观不尽油。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
◆ 辞在可解、不可解间
◆ 按荔枝产于四川、福建和广南三地,闽蜀之产,都须六、七月间方才成熟;而四月可食的荔枝,则是广南火山所产早熟的一种,肉薄、核大、味酸,并非隽品,但是苏轼已经吃得美极,自言:“余在南中五年,每食荔枝,几与饭相半。
◆ 维摩诘以一丈之室,能容三万二千狮子座。室中有一天女,每闻说法,便现身以天花散诸菩萨弟子身上,纷纷坠落,只有落在大弟子身上的天花,着体不堕。天女说:“结习未尽,故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七 朝云之死
◆ 依照朝云的遗言,八月初三,将她葬于丰湖栖禅寺东南,湖滨山坡上的松林中
第十三章 海外东坡
◆ 海南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即男人在家,终日游手好闲,一切外出体力劳作的事都由妇人承担,包括上山打柴、凿地汲盐井在内
二 食芋饮水
◆ 倦马𩨍风沙,奋鬣一喷玉。
◆ 符二年(1099)四月,岛上大旱成灾,米价暴涨,眼看将有绝粮之忧。苏轼束手无策,想到道家的辟谷法中,有一种简单易行的龟息法,就是模仿龟的呼吸,每日凌晨,引吭东望,吞吸初日的阳光,与口水一同咽下,据说非但可以不饥,还能身轻力壮。他写下这个方法,决心与儿子一同练习,准备抵抗饥饿。
三 房屋风波
◆ 北宋将全国分十五路行政区域
◆ 章惇必欲致范、刘于死地,叫蔡京设法除此二人。安世到了梅州贬所,蔡京就派人跟着南下杀刘。陈衍劝说使者不如胁逼安世自裁的好,安世却不为所动。蔡京又特意觅了一个
◆ 当
◆ 地的土豪,将他擢为转运判官,命往杀刘。判官受命疾驰,梅守又派人来劝安世自己作个了断。判官将至,刘家阖门号泣,安世却饮食起居如平时,不愧是个铮铮铁汉。不料是夜,这个土豪忽然急病呕血而死,安世因此获免。真是“命好”!
◆ 逐出屋后,父子二人无地可居,偃息于城南南污池侧,桄榔林下者数日。东坡偃息桄榔林中,则曰:“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5其超然自得,了无愠色如此。
◆ “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回”,
◆ 蓍古法,卜得“遇涣之内”:三爻初六变为中孚,兑上巽下,信发于中,谓之中孚;中孚之九二变为益,震下巽上,损上益下,故谓之益;益之六三变为家人,离下巽上,正一家而天下定。中孚有至诚之意;益卦虽是风雷动象,示播迁不宁,但有增足之益;家人卦有天伦安和之意。苏轼取文辞为断,自信对于此卦,研考精详,决不会错,心里大为安定。6
六 采药与造墨
◆ 乾以九二化坤之六二为坎,故天一为水。
七 别海南
◆ 秦观奉命放还,准备径还衡州,所以苏轼给他信中有“果行,冲冒慎重”的叮咛,不幸他后来竟以跋涉长途,中暑死于道路。
◆ 轼居与黎家甚近,所以黎民表曾说:“东坡几乎没有一天不来我家,向我讨取园栽的蔬菜。”此来辞行,民表置酒款待,苏轼于诗后缀以跋语曰:“新酿甚佳,求一具理。临行写此,以折菜钱。”2
四 虔州
◆ 研究阴阳五行生克之理的术数,盛行于唐宋。唐朝的李虚中是星命学的始祖。至宋朝,陈希夷创紫微斗数,徐居易创子平术,邵康节创河洛理数(即铁板神数)
◆ 这些人胸罗星斗,明彻内外,所谓吉凶趋避,实意则在劝人“盈者知所足,进者知所止”,使人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失“易”的本旨,不能纯以迷信目之。
五 归程何处是
◆ 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八郎妇可用,吾无不可用也。更破十缗买地,何如?留作葬事,千万莫徇俗也。
◆ 关于八郎妇葬地事。八郎乃苏远,其嫡配为黄寔之女,病殁。苏辙有田地于汝州郏城县,拟在其地辟为苏家墓园,先葬远妇于此,来信征求兄长的意见。苏轼并不重视身后葬地这类俗事,一言遂决。所以,他后来也葬于郏城。
七 逝世
◆ 病象显示,苏轼患的是痢疾,用这个“不药为中医”的办法来对付细菌性的传染病——阿米巴痢疾,将归失散,几乎是必然的命运
◆ 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嵩阳之峨眉山,即今河南省之郏县。
◆ 苏轼最后的仕历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八 浩气不亡
◆ 受之于天,超出乎万物之表,而充塞乎天地之间者,气也。施之于事业,足以消沮金石;形之于文章,足以羽翼元化。惟轼为不可及矣。故置之朝廷之上而不为之喜,斥之岭海之外而不为之愠,迈往之气,折而不屈,此人中龙也。凡此之论,皆言气之为用,而苏轼自论气之本体,认是形象之外,非力而致,超乎生死的一种永恒的力量。他说:是气也,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韩文公庙碑》)
◆ 现代学人叶嘉莹分析这两大诗仙的不同,以为李白是“仙而人者”,以其恣纵不羁的天才,生此庸懦鄙俗的人间,不为世容,原是命定的悲剧;东坡则是“人而仙者”,所以他和我
◆ 们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不过他有几分飘忽的仙气,得从超越凡俗的旷观中,获得解脱。33
九 子孙
◆ 这就是为苏过辩诬而言。事实上,苏过并未依靠梁师成做上大官。后来循资为真定通判,赴任时,途经河北镇阳道中,遇上一伙强盗,胁使相从。苏过说:“你们知道世有苏内翰吗?我即其子,岂肯跟随你们这班人求活草间。”他在贼巢中通宵痛饮。第二天去看他,则已经死了。时在宣和五年(1123)十二月,得年才五十二岁。
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
◆ 清刘鹗在《老残游记》序文中说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一种“哭泣”:《离骚》是屈大夫的哭泣,《史记》则太史公之哭泣,《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哭泣
– 来自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