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一开始,我觉得作者在猛烈地嘲讽中层阶级。后来,我发现作者并不是针对中层,他平等地嘲讽每一个阶层。再后来,我终于觉察作者没有嘲讽谁,他在客观地陈述现实……毕竟现实本身才是最讽刺的。就像浮世绘,他平静地描绘着芸芸众生的可笑与可悲。

有一件事是一定的:生活品味反应社会等级,因为社会等级决定了生活品味。但是,如果你想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品味来改变社会等级那就是缘木求鱼了,而刻意改变生活品味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

中产阶级虚伪又焦虑,所以中产阶级最吃“贩卖焦虑”这一套。

这就相当于说“我不是跟你吹” “生来是奴隶,却想奋斗成主子”,这又点恶毒了。。。

“没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公民和这个民主国家的公民一样显得如此无足轻重。“而结果就是,“这里的人要付出世上最多的艰辛和努力来获取地位”

如果人人都是任务,则人人都不是人物了

民主要求它所有的公民生而平等,而平等主义则坚持所有公民应死而平等。

“生而平等”和“死而平等”,究竟哪个更平等?

有多少社会阶层?

工作的分类:安全的和危险的。

阶层划分,曾经微信群里流传过一张根据收入划分等级的图片。 对于上层来说,钱不重要,钱的来源才重要。old money。

一个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他们是企业的螺丝钉,“可替换的零件”。他们最怕“他人的批评”,因此是为他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全社会最势利的一群人。

IBM和杜邦公司从一些二流大学招募来这些雇员,并不断教育他们,如果不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他们简直什么都不是。

中产阶级是两头受蔑视… 贫民阶层对品牌的忠诚度最高 中下层在工作中都要忍受屈辱。

肌肉太发达的人不适合穿西装。 是英国的,就一定有档次。 啧啧,所谓“英伦范”。

蜿蜒的车道占地更多,却没什么实用价值。他注意到,按照“不实用准则”,最有档次的车道是在“亚坦的地面上拐来拐去的车道”。

中产阶级喜爱苏格兰和爱尔兰猎犬,所以就给它们取苏格兰或爱尔兰名字,其中最常见的名字是“Sean”’,为了好让别人读对发音,还时常拼为“Shawn”。

讽刺的是,我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就是 shawn…

有两个动机促使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的球迷醉心于他们的运动项目。其一是他们需要以失败者的身份认同胜利者,他们需要笔直地竖起食指,手舞足蹈地尖叫“我们是第一!”一名棒球手说:“贫民所喜爱的比赛项目的全部目标就是要赢,这就是我们出售的。我们向许多在常规生活中根本无法得胜的人们出售胜利,他们将自己与“自己的?球队一支得胜的球队联系在一起。”

除了这种从各式各样的胜利中获得的体验外,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热衷体育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体育运动鼓励了通常与决策、管理或发布见解的阶层有关的炫耀才学、教条武断、记录备案、隐秘机智的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假学识。每年秋季的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和年度超级杯橄榄球赛,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扮演一次博学的烦人者和酒吧间里迂腐的空谈家,在短暂的赛季模仿上层阶级特有的权威模样,发表意见、颁布消息。

生活中的loser,需要把别人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

请祝福这个厨房,我在这里操劳。
请祝福这个小角落的每片时光。
让欢乐、笑声
香料、煎锅以及我的扫帚,
共同分享这块空间。
让爱和健康
祝福我和我的一切,
于是我就不会索求更多。

(我个人认为,该诗的中间三行明显地蕴涵着一种伤感,似平充满爱意,却明确说明了叙述人的奴役处境。)刻意将不幸表现为优势

美国人更加依赖自己的大学体系,指望这个机构培养人们的势利观念,建立社会等级机制。在别的国家,人们不仅依赖大学来实现社会地位,还有其他的传统途径。而在美国,尤其20世纪以来,只有高等院校这样的组织,可以成为实现所有最高荣誉的来源。或者说,受高等教育至少是实现地位追求的最佳途径。

在《陌生人的国家》(A Nation of Strangers)中,他喜滋滋地说:“1940年,大约有百分之十三的适龄青年进了大学;到了1970年,进大学的人已经达到适龄青年的百分之四十三。”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上大学的人的比例还是百分之十三左右,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人所上的不过是被称为“大学”的学校罢了。这些可怜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直在上演永恒不变的美国式追求,不过他们追求的不是知识,而是尊敬和社会地位。爱德华·费斯克提出的“选择”信息,恰恰表明真正进了大学的年轻人数目,将总是保持在百分之十三左右,其他人只是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就像985,211,虽然大学毕业生年年增加,但真正名牌大学毕业的并没有增加多少

“那些刚来的、精力充沛、不断追求上进的人,”伦纳德·赖斯曼写道,“在攀登社会阶梯的战斗中已经汗流浃背了,却突然吃惊地发现,通向被上层社会完全承认和接受的门仍然是关着的。”当然,玩世不恭的人会说,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向所有人开放高等教育的美丽幌子下,稳定阶级之间的严酷界限。

跨越阶层没那么容易,读名牌大学也不一定跨越得了。

贫民化趋势】令人悲观的是,可以说整个社会都陷入到沉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贫民化趋势,这个词暗示了在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每一样东西都将无一例外地趋于贫民化。贫民化趋势似乎是批量生产、批量销售、大规模通讯以及群众教育不可避免的伴生物。

如此说来,贫民阶级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者,事实上知是永远的赢家。奥特加在1930年写道,新兴的贫民阶级是 “各个阶层的侵略者”,强行用他们的方式玷污迄今为止神圣不可侵犯的艺术、文化、复杂和微妙的领域。然而,时间却表明,事实上贫民原地未动,并没有侵略任何阶级,倒是社会顶层自动下滑来使自己适应他们的需求,因为购买力越来越集中到贫民阶层手中。

所谓消费降级,是不是就是贫民化的一种体现。